当前位置首页电影《床2012,适合两个人运动前看的电影》

《床2012,适合两个人运动前看的电影》

类型:微电影 恐怖 科幻 香港 2013 

主演:杰森·贝盖 杰西·李·索弗 崔茜·史皮瑞达可斯 玛瑞娜·斯奎尔西亚提  

导演:海涛 

剧情简介

新疆洪海沟铀矿床

罗星刚1师志龙2康勇1邱余波1王新华1李家金1

(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北京100013)

[摘要]洪海沟铀矿床是继库捷尔太、扎吉斯坦、乌库尔其和蒙其古尔铀矿床后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在伊犁盆地南缘发现的第五个砂岩型铀矿床,是“十二五”期间在伊犁盆地南缘的重要找矿勘查成果。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为主要赋矿层,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找矿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第十二煤层铀资源量达大型。为伊犁盆地南缘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线索。

[关键词]洪海沟铀矿床;中侏罗统;铀矿化特征

洪海沟铀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距伊宁市60km,区内各乡镇之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各村庄及各牧业点之间均有便道可通行汽车,交通较方便。

1发现和勘查过程

1.1探索查证工作

1991~1995年,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在洪海沟—乌库尔其地段进行了为期5年的普查工作,在洪海沟地区侏罗系发现有较好的层间氧化带线索,为洪海沟铀矿床后期的勘探工作奠定了基础。但考虑到项目总体安排及钻孔施工深度的问题,未能对洪海沟地区进行进一步控制[1]。

1.2铀矿预查工作

2005~2007年,首先通过整理前人的资料,对其进行重新认识,对已有的钻孔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调整以Ⅰ—Ⅱ旋回为重点的工作部署为Ⅰ—Ⅱ、Ⅴ、Ⅶ旋回并重,并对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进行适当探索。后期工作重点调整为工作程度低、成矿前景好的Ⅶ旋回,对其他旋回进行补充工作。通过钻探查证,在洪海沟地段Ⅶ旋回初步控制了长约3.2km、宽100~250m的铀矿带,首次在Ⅷ旋回发现了富含有机质的原生灰色砂体、层间氧化带及工业铀矿化,为伊犁盆地南缘扩大找矿远景提供了新的层位。完成钻探工作量32923m,施工钻孔79个,发现工业铀矿孔13个、矿化孔26个,铀资源量达中型规模[2]。

1.3铀矿普查工作

2008~2012年,为大致查明矿床的地质特征,提交铀资源量,落实可供详查的矿产地,按照“探索、扩大和控制”的原则,对洪海沟地区进行普查工作。大致查明了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地层层序、岩相、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大致查明了含矿砂体结构、埋深、产状、规模与分布。大致查明了赋存于中侏罗统的铀矿体,在伊犁盆地南缘又落实了一个中型矿床,是伊犁盆地找矿的一个重大进展。其中砂岩型资源量可达中型规模,煤岩型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3]。为下一步详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并为伊犁盆地南缘的铀找矿开拓了新的层位。

2矿床基本特征

2.1地层特征

矿区内中新生代盖层不整合覆盖于石炭系或二叠系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之上,中新生代盖层沉积较齐全,自下而上由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T2-3xq)、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J1-2sh)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中侏罗统头屯河组(J2t)河流相沉积、新近系(N)和第四系(Q)冲洪积物组成。铀矿化分别赋存于八道湾组(Ⅱ旋回)、西山窑组下段(Ⅴ旋回)、西山窑组上段(Ⅶ1、Ⅶ2旋回)及头屯河组下段(Ⅷ1旋回)4个层位的层间砂体中(图1)。

八道湾组(J1b):对应于水西沟群Ⅰ—Ⅳ旋回,厚度约124m。下部为灰色、灰白色砾岩;中部以灰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及少量砂砾岩为主,砂体较厚;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顶部为第五煤层,煤层厚1.80~3.50m,相对稳定,为区域标志层。铀矿化产于中下部的砂岩中。

西山窑组(J2x):对应于水西沟群

亚旋回—Ⅶ旋回,可分为上、中、下3段。下段(J2x1):地层厚35~45m。该段下部主要为灰色和灰白色粗粒砂岩、中细粒砂岩夹泥质岩,砂体中发育工业铀矿体;上部泥岩和第八煤层发育稳定,为区域标志层。中段(J2x2):地层厚13.80~26.60m,岩性以煤层夹粉砂岩、泥岩和薄层的中粗粒砂岩为主,顶部的第十煤层发育稳定,为区域标志层。上段(J2x3):通过对洪海沟地区西山窑组上段砂体厚度、砂体厚度与地层厚度比值、煤层厚度与地层厚度比值的统计,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形成时的古地理格局,中部为沿北西-南东向展布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道两边南部为沼泽、北部为分流间湾,分流河道中砂体厚度和砂地比都较周围厚大的河道砂体小的地方为河心泥滩。地层厚40~60m,底部为第十煤层,顶部为第十二煤层(M12),南部地层被剥蚀,往北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岩性主要为灰色砂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含多层煤,以M12最为发育,总体上呈下粗上细的正韵律结构。在钻孔揭露的范围内,西山窑组上段地层在平面上的岩性变化较为明显,岩相展布总体上表现为南东的78~102线至北西方向的k01线砂体较为发育,而该套砂体两侧西南方向、北东方向的煤层比较发育。发育砂岩型和煤岩型工业铀矿化。

图1 洪海沟地区中—新生界地层综合柱状图

头屯河组(J2t):通过对洪海沟地区西山窑组上段砂体厚度、砂体厚度与地层厚度比值、煤层厚度与地层厚度比值的统计,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形成时的古地理格局,中部为东西向的曲流河道,河道两侧为河漫滩,河漫滩外侧为洪泛平原。地层厚度一般在80m左右,岩性主要为灰色含砾粗砂岩,以灰色、红色为主的杂色泥岩、粉砂岩,夹不稳定的红色粗砂岩,局部含薄层煤,总体上呈下粗上细的正韵律结构。产出砂岩型和煤岩型工业铀矿化。

2.2构造特征

洪海沟铀矿床位于伊犁盆地南缘斜坡带西部构造相对稳定区,属于次级构造单元洪海沟西部凹陷,矿区总体呈倾向北偏西的单斜产出,倾角一般5°~13°。局部发育一些小的挠曲,使岩层倾角在小范围内(100~300m)变陡,倾角变为16°~23° (图2)。

图2 洪海沟铀矿床单斜地层产出剖面示意图

1—第四系;2—新近系;3—中侏罗统头屯河组;4—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5—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中段;6—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7—洪积物;8—泥岩;9—砂岩;10—煤层;11—层间氧化带;12—钻孔;13—砂砾岩

2.3水文地质特征

2.3.1地下水补-径-排体系

矿床内第四系、新近系覆盖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矿床东侧发育一条南北向冲沟(洪海沟),属常年性地表径流,洪峰期流量最大可达13×104 m3/d。地下水主要接受洪海沟地表水及第四系潜水的入渗补给。矿区北部金泉乡、六十七团发育的一条隐伏断裂是盆地浅层地下水以及侏罗系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区。

主要含矿含水层J2x3的补给窗口位于110勘探线以东,其补给窗口的面积约为1.39×106 m2,地下水接受地表水及第四系潜水的入渗补给。134至110勘探线区域范围内,补给窗口以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等为主,缺失透水砂岩,水动力窗口开启程度较差,地下水几乎得不到补给。134勘探线以西补给窗口虽然发育透水性砂,但只接受第四系潜水的入渗补给,补给量相对较小(图3)。

图3 洪海沟铀矿床西山窑组上段含矿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示意图

1—普查工作区范围;2—地表水;3—层间氧化带前锋线;4—勘探线及编号;5—煤10顶板等高线;6—地下水流向;7—J2x3 含矿含水层地下水补给窗口;8—J2|x3 含矿含水层开启程度差的补给区域

受地层倾向及补给源的影响,矿床地下水的流向总体呈北西向,62勘探线以东及142勘探线以西地下水流向近似正北。水力坡度为0.02~0.15,地下水流速0.01~0.17m/d,导水系数5.05~12.02m2/d,地下水水位埋深在52.75~120.94m之间。

2.3.2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从盆地南缘补给区到盆地内部,入渗补给水中的 H CO3参与形成络合离子UO2

,沿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方向地下水水质类型逐渐转变为HCO3· SO4型、SO4·HCO3型、SO4·Cl型;矿化度逐渐增高、溶解氧降低、还原性气体含量增高;地下水由弱碱水逐渐转变为中性淡水;Eh急剧下降(图4;表1)。

图4 洪海沟铀矿床地下水水化学

1一砾岩;2—煤层;3—河流;4—水文孔及编号;5—勘探线及编号;6—普查工作区范围;7—已勘探区;8—HCO3型水;9—HCO3·S04型水;10—SO4·HCO3型水;11—SO4·Cl型水

表1 洪海沟铀矿床水文地球化学参数

2.3.3地浸开采水文地质条件

矿床补-径-排体系完整,含矿含水层厚度适中,顶底板隔水层较为稳定,各含矿含水层顶底板隔水层的平均厚度为7.56~24.29m。需要指出的是西山窑组上段含水层J2x1和J2x2之间的隔水层在72~102勘探线之间有较大面积的缺失,隔水层缺失地段两个含矿含水层可视为同一含水层(图5)。主含矿含水层西山窑组上段渗透系数为0.31~0.47m/d,导水系数为5.05~12.02m2/d,储水系数为0.17~2.44×10-4。水文地质孔矿体有效厚度比为0.13~0.36,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地浸矿/砂比值条件。矿床内地下水水位埋深为109.95~120.94m,承压水头高度为365.55~484.65m。含矿含水层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0.19~1.34g/L之间;水温13~17℃。另外,地下水pH 值为一般为7.20~8.88,接近于中性,该条件的地下水具有氧化-还原电位很容易被改变等特点。

图5 洪海沟西山窑组上段含矿含水层隔水层顶板等厚图

1—勘探线及编号;2—钻孔;3—厚度等值线及值(m);4—埋深高程等值线及值(m);5—隔水层缺失区域;6—厚度大于16m;7—厚度介于13m和16m之间;8—厚度介于10m和13m之间;9—厚度介于7m和10m之间;10—厚度介于4m和7m之间;11—厚度介于1m和4m之间;12—厚度小于lm

2.4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

洪海沟铀矿床发育多层层间氧化带,总体上氧化带呈倒叠瓦状由南向北发育,Ⅴ、Ⅷ旋回层间氧化带呈蛇曲状近东西向展布,Ⅶ旋回层间氧化带呈舌状向北西向延伸。其中Ⅴ、Ⅶ、Ⅷ旋回层间氧化带发育规模大,已发现了工业铀矿化。各层位矿体受控于相应含矿砂体中层间氧化带分带。在平面上,矿体形态各异,各层矿体随各自氧化带前锋线位置赋存,仅在K20~K28线之间矿体相互叠置,矿体发育于层间氧化带两侧50~300m范围内,富大矿体主要集中于氧化带两侧50m范围内。总体上,4个层位的工业铀矿体中以西山窑组上段上部铀矿体最为稳定连续,铀矿体平面展布面积最大(图6)。矿体宽38~615m,长200~3500m,规模较大。

图6 洪海沟铀矿床铀矿带平面展布形态

1—Ⅷ1旋回层间氧化带前锋线;2—Ⅶ2旋回层间氧化带前锋线;3—Ⅶ1旋回层间氧化带前锋线;4—Ⅴ旋回层间氧化带前锋线;5—Ⅱ旋回层间氧化带前锋线;6—Ⅰ旋回层间氧化带前锋线;7—Ⅷ1旋回铀矿带;8— Ⅶ2旋回铀矿带;9—Ⅶl旋回铀矿带;10—Ⅴ旋回铀矿带;11—Ⅱ旋回铀矿带

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颜色、特征铁矿物、有机物含量、蚀变特征与伊犁盆地南缘其他矿床类似。层间氧化带各亚带之间的地球化学环境呈渐变过渡关系,各亚带岩石常量元素、有机质、铀及其伴生元素显示一定的变化规律(表2):

1)Fe2O3从氧化带到原生岩石带逐渐降低,FeO 则逐渐升高,呈相互消长关系,Fe2O3/FeO 比值在氧化带中最大,在过渡带中最小,其他常量元素变化不大;有机物和硫化物在氧化带含量最低,在过渡带最高(表3)。

2)铀在氧化带含量最低,平均为8.00×10-6,随氧化程度减弱,铀含量不断增高,铀矿石带含量急剧上升达最高值,超过100×10-6,到原生岩石带铀含量降为16.01×10-6,明显小于氧化带。说明在层间氧化带发育过程中,砂体中的铀元素明显发生了活化迁移并富集成矿。

表2 层间氧化带各地球化学分带中氧化物含量统计

表3 层间氧化带各地球化学分带中U与C有、S全及价态铁含量统计

剖面上,铀矿体形态呈典型的卷状,部分呈板状。矿体在氧化带上下翼均有发育,呈长翼短头的特点,矿体多赋存于砂体厚度急剧减薄、泥质夹层增多、砂岩粒度由粗突然变细等部位(图7),这种砂体变化是由微相环境变化所引起,这些变异部位往往也是原始有机质及黏土含量增高的部位。主矿体西山窑组上段矿带呈港湾状展布,并呈舌状突出向北西方向延伸。矿体倾角大体与地层一致,总体上由南向北缓倾斜,矿体标高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矿体埋深由南向北逐渐加大(表4)。

洪海沟铀矿床矿体厚度变化总体表现为靠近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厚度大,向翼部矿体厚度减小,平均品位及平米铀量一般在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突变部位或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变大,翼部矿体相对较小(表5)。高平米铀量矿体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展布形态及河流相砂体发育方向相吻合。

图7 洪海沟铀矿床K28号勘探线剖面图

1一第四系;2—新近系;3—中侏罗统头屯河组;4—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5—松散堆积物;6—砂岩;7—泥岩;8—煤层及编号;9—不整合界线;10—钻孔编号、位置及孔深(m);11—层间氧化带;12—铀矿体

表4 洪海沟铀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统计

表5 洪海沟铀矿床矿体厚度、品位、平米铀量统计

2.5矿石物质成分及铀存在形式

矿石的自然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长石岩屑砂岩铀矿,矿石在其矿物组成上与围岩并无明显差别,均为硅酸盐矿物集合体。

矿石矿物中石英占矿物总量的37.5%~46.6%,岩屑占19.2%~37.4%,长石占15.2%~28.7%,云母占1.5%~3.5%,黄铁矿占1.2%~2.6%,重矿物占0.8%~0.9%(主要为磁铁矿、钛铁矿、锆石和金红石等),炭屑占3.8%。矿石中出现较多沥青质微脉(2.1%~3.2%),沿砂屑周边和微裂隙充填。

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洪海沟铀矿床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在所研究的不同矿化层位的7个铀矿石样品中,大部分呈分散吸附状态形式存在于岩石填隙物、矿物表面、微裂隙中;在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中含极微量类质同象铀;见少量沥青铀矿,可能与选送样品中没有富矿石有关(图8至图11)。

2.6含铀煤岩型矿体特征

在矿床内第八—十三煤层均不同程度见有煤岩型工业铀矿化,其中第十二煤层顶板工业铀矿化分布面积大、连续性较好,其他煤层矿化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铀矿体主要集中于南部的134线及中部的k线一带,向西北延伸至158线。多发育于头屯河组下段砂体底部的煤层或泥岩上部,矿体上部与头屯河组下段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相邻,下部为煤层或泥岩、炭质泥岩。在平面上沿南部的134线、东部7882孔向矿床西北汇聚,呈港湾状展布,具有厚度小、品位高、米百分数大的特点。走向上长4.5km,倾向宽延伸在0.1~2.3km(图12)。发育宽度最大地段为134号勘探线;品位最高的地段在134线南部,最高品位可达0.5720%,米百分数为0.502%。全区矿体平均厚1.02m,平均品位为0.099%,平均米百分数为0.101%,埋深为203.0~654.85m,总体上由南向北埋深加大(表6)。

图8 铀石的U元素X射线像

图9 电子探针背散射像,对应铀吸附富集区为一碳屑

图10 显微状沥青铀矿

图11 粗砂岩中沥青铀矿

表6 洪海沟铀矿床含铀煤岩型矿体厚度、品位、米百分数统计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主要成果

1)大致查明了洪海沟地区地层结构、构造特征。大致查明了层间氧化带和铀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控制了4条工业铀矿带。大致查明了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矿体铀镭及镭氡平衡破坏规律。共圈定砂岩型铀资源量达中型规模,煤岩型及其相邻泥岩型资源量达大型规模。首次在伊犁盆地南缘发现并控制规模较大的Ⅷ旋回工业铀矿体。

图12 洪海沟铀矿床第十二煤层矿带平面图

1—工业孔;2—矿化孔;3—无矿孔;4—煤岩型铀矿体;5—库捷尔太铀矿床

2)基本查明洪海沟铀矿床中侏罗统河流相及氧化带发育特征,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在砂体厚度变化、粒度变化以及砂体前方出现非渗透性岩层部位有利于铀矿体的富集,控制了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空间位置和铀矿体的产出特征。洪海沟铀矿床砂体厚度在2.00~34.6m之间,其中,厚度在8.00~25.00m之间最有利于成矿,砂体厚度小于8.00m对铀成矿不利。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基本呈近东西向展布,其形态受河流相砂体的展布特征控制,层间氧化带呈蛇曲状、港湾状向北延伸。

3)大致查明了矿床的水文地质构造及各含矿含水层的分布、结构、规模及埋深,通过水文地质孔抽水试验及水化学取样,初步查明了主要含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0.31~0.47m/d、承压水头高度为356.55~484.65m等水文地质参数及水文地球化学参数,为地浸条件评价提供了依据。

4)基本查明了矿体特征,矿体稳定、连续性好,各层位矿体受控于相应含矿砂体中层间氧化带分带。剖面上,铀矿体形态呈典型的卷状,部分呈板状,产状平缓。

5)洪海沟铀矿床为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可将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含矿岩系沉积含矿建造阶段、表生后期改造成矿阶段、矿后构造运动叠加再富集阶段。

含矿建造阶段:早—中侏罗世,受燕山运动影响,在温湿气候条件下沉积了一套陆相暗色含煤碎屑岩建造,各含矿旋回均有厚大、稳定、结构疏松的砂体,从而为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提供了场所,为含铀含氧水运移提供了通道,为矿床形成提供了容矿空间,同时也为铀成矿提供了物源。

表生后期改造成矿阶段:受晚燕山运动影响,晚侏罗世盆地南缘整体抬升,含矿建造褶皱出露地表,上白垩统—古近系不整合于中下侏罗统之上。进入喜马拉雅期,上侏罗统—古近系受古天山准平原化和整体沉降作用影响,加之气候炎热干燥,形成一套红色—杂色钙质碎屑岩建造。盆地开始萎缩。同时盖层遭受改造作用,发生褶曲、断裂。盆地周边隆起使其与盆地盖层产生落差,使含水层中的水有了泄流的条件,为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形成了铀矿的最初富集。

矿后构造运动叠加再富集阶段:喜马拉雅期次造山运动及多期脉动式整体抬升形成了现代层间氧化带的分布格局,控制了矿床的规模。在上新世—全新世,新构造运动进一步发展,盆地抬升,蚀源区与盆地盖层落差明显加大,古生代地层构成的察布查尔山隆起构成了补给区的水文地质体,在盆地中心的东西向隐伏大断裂构成了盆地区域排泄源。此时盆地内形成了完整的补-径-排层间承压水动力系统。从而在盆地南缘形成层间氧化带现代分布格局。随着层间氧化带的发展,在富含有机质的过渡带形成了铀的大量富集。

总体上洪海沟地区后生改造作用(层间氧化作用)与伊犁盆地南缘3期主要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隆升剥蚀之后沉降接受沉积,形成的层间氧化带与地层中砂体厚度密切相关。3期构造活动正好对应于伊犁盆地的主要成矿作用也说明了这一点。

3.2主要创新点

1)随着伊犁盆地南缘铀矿田勘查和研究程度的提高,有关扎吉斯坦河断裂和洪海沟断裂分别控制两大“成矿集中区”的认识在洪海沟矿床找矿勘查实践中得以应用。洪海沟铀矿床与库捷尔太铀矿床分别位于洪海沟断裂以西和以东,断裂两侧水文地质条件、层间氧化带发育和铀迁移、富集条件有所差别。

2)利用以二维地震为主的物化探方法在查明洪海沟断裂空间分布后,应用于矿床勘查过程中的地下水水动力体系分析和铀矿成矿模式的建立,最终获得找矿勘查的成功。矿床找矿勘查过程中应用“松散砂岩取心钻具”国防授权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了500 m以深钻孔采岩心难题。

3)用沉积相的研究成果指导找矿,效果明显。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严格地受沉积相带、沉积砂体的控制,成矿普遍具有层控性和相控性,沉积砂体是铀矿容存的场所,是铀赋存的层位(含矿层或容矿层),它的岩性-岩相发育、分布和变化关系到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对铀的富集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洪海沟地区主要含矿层位西山窑组上段地层为河流相沉积,河道砂体展布方向控制铀矿体在平面上的展布方向。含氧含铀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从东南方向的构造高点,沿着渗透性良好的河道砂体向下渗流,绕过砂体发育较差的河心泥滩,沿着砂体发育厚大的河道继续向下渗流,在氧化-还原过渡带含氧含铀矿物逐渐沉淀下来,形成沿河道砂体方向展布的铀矿体。砂岩型铀矿的载体、砂体的分布控制了铀矿体的分布,砂体的厚度及稳定性决定了层间氧化带发育的规模及铀矿体的空间分布(图13)。

图13 沉积相与铀成矿关系示意图

1—河道砂体;2—河漫滩;3—河漫沼泽;4—含铀含氧地下水渗流方向;5—M10顶板等高线(m);6—铀矿体

4结束语

洪海沟铀矿床为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化,矿化产出层位多。主矿体赋矿层位为西山窑组上段,次为头屯河组下段,并在第十二煤层中也发现了初具规模的铀矿体。洪海沟铀矿床目前为一个中型铀矿床,通过详查阶段的工作,其资源量有增大的可能,争取在详查阶段结束后提交一个大型铀矿床。

在洪海沟铀矿床第十二煤层中有较大的含铀煤型资源量,但地浸工艺只是针对砂岩型铀矿,对含铀煤型铀矿的开采暂时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保群,王成,等.新疆伊犁盆地洪海沟—乌库尔齐地区铀矿普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一六大队,1995.

[2]师志龙,王新华,等.新疆察布查尔县扎吉斯坦—洪海沟地段铀矿预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一六大队,2007.

[3]罗星刚,李家金,等.新疆察布查尔县洪海沟地区铀矿普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一六大队.2008~2012.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罗星刚,男,1983年出生,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以来任核工业二一六大队项目负责人,一直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及科研工作。

不整合型铀矿床

一、内容概述

不整合型铀矿床是指与不整合面密切相关的铀矿,常指由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的块状扇体、脉和(或)浸染状体构成,在空间上与元古宙碎屑盆地和变质基底之间的不整合面伴生的一类矿床。根据矿物和金属组合,该类矿床可细分为单金属型和多金属型两种亚类。前者指产出晶质铀矿的U,后者则包含不同数量的Ni、Co、As和痕量Au、Pt、Cu以及其他元素。有些矿床包括这两种矿床的亚类和过渡类型,其单金属矿化多赋存在基底内,多金属亚类一般赋存于不整合面上的底部硅质碎屑地层和基底古风化壳内。从蚀变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上看,上述两种亚类又分别对应于“内敛型”和“外溢型”两种蚀变类型。

据统计,不整合型铀矿床是当今最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其资源量约占全球资源量的33%,主要产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Jefferson et al.,2007)。不整合型铀矿床通常产在大型克拉通内部,发育在准平原化构造变质杂岩之上的冲积层底部,冲积层的厚度不大,一般不足5km。该类矿床的最大特点就是受特定的区域不整合面控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该类矿床都具有这一明显特点,矿化多产于中、古元古界的不整合面附近。在阿萨巴斯卡盆地和多隆盆地,不整合面之下还保存有古风化带,上部为赤铁矿-高岭石,下部为铁、镁绿泥石,反映了形成不整合面时的热带气候与氧化环境,后来的近矿热液蚀变影响了这些古风化带的矿物组合。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形成时期,囊括了古元古代的结束和新元古代(里菲纪)的开始。它在澳大利亚、非洲、东欧和北美古老地台之上均有显示。除了不整合面型铀矿床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铀矿化的形成与该时期有关,可以把这一时期看作是全球性的产铀时期。上述时期古地理条件决定于3个主要因素的组合:元古宙偏强的太阳辐射、控制含不整合面型成矿省分布的地壳断块构造体制特点以及古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初期大气圈中氧作用的增强(朱吉才等,2009)。

该类矿床的控制地质要素主要包括局部性断层、底部不整合面的不规则起伏和含石墨的基底岩石单元。局部性断层与铀矿聚集部位之间的关系密切。大多数矿体均赋存于顺层或切层的断层角砾岩和破碎带中,只有少数情况下可见断层穿过不整合面。这一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被应用于勘查实践。该类型矿体的形态可概括为近水平的雪茄状到拉长的歪斜“T”形,但不同矿床的矿体形态和产状的细节变化很大,主要与赋矿地层有关,通常介于两种端元之间:①块状矿体沿基底与硅质碎屑岩之间的不整合面发育或刚好位于不整合面上方,被黏土岩包围(图1A);②矿体主要产在基底内,受断裂控制(图1C);③有些矿床同时拥有产在基底内的矿体和不整合面上的矿体(图1B)。

不整合型铀矿床的主要矿物有晶质铀矿、沥青铀矿等,在矿石中呈块状、浸染状、细脉状产出。根据金属伴生关系,该类型矿床又可分为两类:单金属型、多金属型。从蚀变矿物和地球化学角度看,多金属和单金属两种矿床类型分别对应于外溢型和内敛型两种蚀变类型。根据外溢型矿床上面的硅质碎屑岩地层内发育的蚀变晕可进一步分为两种单元:①溶蚀石英+伊利石;②硅化+高岭石+电气石。与外溢型矿床不同,内敛型矿床上方只是有限的蚀变,从勘查标志上看基本上为“盲”矿,只能用物探方法探测。许多内敛型矿床是完全赋存在基底内的单金属矿床,沿基底构造旁侧发育有非常狭窄的方向性蚀变晕。从内侧的伊利石±铝电气石,向外经铝电气石±伊利石,到外侧的Fe-Mg绿泥石+黑云母+铝电气石再向外侧是未蚀变的基底岩石。有些矿床同时具有内敛型和外溢型两种特征。

图1 不整合型铀矿床3种主要亚类示例

(据Jefferson et al.,2007)

A—雪茄湖矿床,主要为不整合面矿体,伴有次要的基底容矿透镜体和产在上覆马尼图福尔斯组中心“悬空”的矿体;B—基湖矿区的代曼矿床,包括基底容矿和不整合面容矿的矿体;C—伊格尔波因特矿床,完全赋存在基底内(该矿床本体已采空,但其外延部分正在开采)

关于不整合铀矿的形成,研究者提出多种成因模式,包括卤水模式、成岩模式、表生模式、深成模式和成岩-热液成矿模式等,其中热液成矿模式目前为多数人普遍接受。在该模式中,搬运U的氧化性盆地流体在地温梯度的加热下最终在不整合面达到200℃(5~6km处),并且与基底内的石墨发生反应而生成甲烷,还原性流体与氧化性流体的混合促成了U的沉淀。沉淀作用主要集中在构造和物理化学圈闭内,这些圈闭在发生混合的部位长期作用,持续数亿年之久。流体混合带以蚀变晕的发育为特征,其中含有伊利石、高岭石、镁电气石、绿泥石、自形石英,局部含有Ni-Co-As-Cu硫化物。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和澳大利亚的派恩克里克矿区的铀矿均可用此种模式来解释(图2)。

图2 不整合矿床的成岩-热液成因模式

(据Hunt et al.,2005)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不整合型铀矿位于加拿大地盾丘吉尔地质省,由太古宙和阿斯比亚期的结晶基底和较年轻的赫利基亚盖层组成。结晶基底的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北东走向的地质单元,其中多数以剪切带或主断层为界。在阿萨巴斯卡群沉积作用之后形成的基性侵入岩充填于某些北西和南北向的断层带中。多呈环状构造产于阿萨巴斯卡盆地西部,被解释为潜火山形迹。

阿萨巴斯卡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2个主要成矿期:①矿化作用与大约1740Ma的赫德森造山运动有关;②矿化作用与大约1240Ma的构造事件有关。与第一期有关的矿化活动在结晶基底岩石内,而第二期矿化作用主要与阿萨巴斯卡底部不整合面有关。第一期的铀矿床产于阿萨巴斯卡盆地北部比佛罗支地区;第二期矿床产于不整合面之下的已蚀变结晶基底岩石中和不整合面之上的已蚀变沉积岩内,而更常见的是在结晶基底岩石和上覆的碎屑沉积岩之间的蚀变分界面内,即沿阿萨巴斯卡群底部不整合面存在。伴随着矿化作用产生了主岩的退化变质作用(如泥化、石墨的亏损)、镁交代作用和铁、硅、铝氧化物的再分布。伊利石或绿泥石通常产在矿化周围形成晕圈,而高岭石则产于离矿化较远的地方。矿化附近主岩赤铁矿化,在砂岩中心较高的部位褐铁矿化。直接在矿化下方泥岩中的石墨通常是亏损的。在褐铁矿化带之上的砂岩通常发育硅化(图3)(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情报室,1986)。

在阿萨巴斯卡盆地东部,北面矿床以溶蚀石英为特征,体积损失可达90%,而麦克阿瑟河地区的矿化则主要显示硅化单元,只有非常局部的溶蚀石英,体积损失不明显。与矿床有关的伊利石化蚀变,表现为砂岩中的伊利石比例异常高和由此而产生的K2O/Al2O3比值异常。铝绿泥石在两种蚀变类型中均可见到。在某些较大的脱硅化蚀变系统内发育有局部的硅化前锋(图3A)。与矿床有关的硅化蚀变,在基底石英岩脊的上方和近旁最为强烈(图3B)。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蚀变晕在砂岩底部宽达400m,走向数千米,在矿床上部的垂向范围达数百米。这种蚀变通常包围着主要控矿构造,构成羽状或扁长钟状的晕,从砂岩底部向上逐渐狭缩。

图3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东部外溢型矿床的两种单元砂岩蚀变模式

(据Jefferson et al.,2007)

A—溶蚀石英外溢型;B—硅化外溢型Reg—从红色赤铁矿残余土向下递变为绿色绿泥石化蚀变最终到未蚀变基底片麻岩的风化层剖面;Up-G—底板蚀变带内保存石墨的上限;Gap—作为矿体顶盖的次生黑红色土状赤铁矿;Fresh—未蚀变基底岩石

该矿床主要特点是:①矿床产于不规则起伏的不整合面上部及其附近;②盆地基底杂岩发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受断层和盆地层序底部滑脱构造影响,基底杂岩与元古宙地台沉积组合呈构造薄层交替产出;③蚀变作用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赤铁矿化为主,从矿体向外延伸呈带状分布;④铀矿化主要集中在断层构造和脆性构造内部,这种蚀变通常包围着主要控矿构造,构成羽状或扁长钟状的晕,从砂岩底部向上逐渐缩小。

三、资料来源

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情报室编译.1986.元古宙不整合型和层控铀矿床.国外铀矿地质编辑部.106~148

毛景文,张作衡,王义天等.2012.国外主要矿床类型、特点及找矿勘查.北京:地质出版社

施俊法,唐金荣,周平等.2010.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北京:地质出版社

朱吉才,丛卫克.2009.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多阶段形成过程——以俄罗斯卡尔库矿床为例.世界核地质科学,26(3):154~158

Hunt J A,Abbott J G,Thorkelson D J.2006.Unconformity⁃related uranium potential:Clues from Wernecke Breccia,Yukon.In:Emond D S,Bradshaw G D,Lewis L L,eds.Yukon Exploration and Geology,2005.Yukon Geological Survey,127~137

Jefferson C W,Thomas D J,Gandhi S S et al.2007.Unconformity associated uranium deposits of the Athabasca Basin,Saskatchewan and Alberta.In:Goodfellow W D ed.Mineral Deposits of Canada:A Synthesis of Major Deposit⁃Types,District Metallogeny,the Evolution of Geological Provinces,and Exploration Methods.Geolog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Mineral Deposits Division,Special Publication,(5):273~305

广西沙子江-张天堂铀矿床

唐志高郑可志庞善荣彭和锋黄少政潘忆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广西灵川541213)

[摘要]广西沙子江-张天堂铀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桂北隆起越城岭断裂褶皱带苗儿山岩体中段西侧的豆乍山花岗岩体西部,面积约8.8km2。矿区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65年,1975年提交《3101矿区储量报告》,矿床达到中型规模,矿床类型为花岗岩型。2006~2012年在沙子江铀矿床的沙子江外围地段、张天堂地段再次开展普查工作,矿床得到进一步扩大。矿床矿体形态较为复杂,主要呈透镜状和脉状;矿区地史上热液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良好,铀源丰富;经过多年勘查,大矿体在深部仍有继续向下延伸的趋势。矿山开发实践证明,矿床开发利用在技术、经济上可行。随着经济发展、开采技术的提高以及铀资源需求不断增大,矿床开发具有很好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沙子江-张天堂;花岗岩型;铀矿床

1发现及勘探过程

三一〇核地质大队从1965年开始在广西资源县豆乍山地区开展铀矿勘查工作,在1:25000地面伽马测量和顺便地质填图过程中,发现大量伽马异常点、带,圈定了沙子江异常区,之后主要在沙子江矿床约3.0km2 的范围内对F800、F801、F802、F803、F805等断裂带进行了地表及浅部钻、硐探揭露,圈定(C +D)级储量达中型规模,1975年提交了《3101矿区储量报告》。期间,对矿床外围F704、F900、F1000等含矿带进行了揭露,发现了大坪里矿点(F1000)、张天堂矿点(F704)、沙子岗矿化点(F900)。

2006~2012年,在沙子江矿床深部及外围至张天堂地段再次开展普查工作,对F800带组和F700带组进行钻探揭露,并投入少量工作量对F600带组进行揭露探索,共完成钻探工作量58654m,矿床有了较大扩展。

矿床矿体形态较为复杂,主要呈透镜状和脉状,沙子江地段主要矿体按50m×50m的工程间距控制,对分散的矿体的控制程度大部分达到了100 m×100 m;张天堂地段,大部分矿体为单工程控制。矿体的最高控制标高为1650m(F800),最低控制标高为720m(F709)。矿床规模为中型,矿床类型为花岗岩型,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显示矿床开发利用在技术、经济上可行。

2矿床基本特征

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桂北隆起越城岭断裂褶皱带苗儿山岩体中段西侧的豆乍山花岗岩体西部(图1)。

图1 豆乍山地区区域地质略图

1—白垩系;2—石炭系;3—泥盆系;4—奥陶系;5—寒武系;6—震旦系;7—南华系;8—丹州群;9—燕山期早期花岗岩;10—印支期花岗岩;11—加里东期花岗岩;12—正断层;13—大型铀矿床;14—中型铀矿床、小型铀矿床

矿床位于以加里东期花岗岩为主体的苗儿山复式岩体中段、印支期香草坪花岗岩体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豆乍山花岗岩体(西南侧)的接触部位附近。在构造位置上则位于区域一级新(宁)-资(源)断裂带上盘,区域二级天金断裂带、香草坪断裂带的西侧,直接受控于区域三级断裂构造F800、F700、F600断裂带组。

区内含铀地层分布广,含铀量高,花岗岩体面积大、期次多,有利铀成矿的构造发育、铀矿床、矿点、矿化点多,成矿条件非常好。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较复杂,矿山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第三类。

矿石为易浸出型矿石,便于工业利用,矿石中有益组分仅为铀,目前未发现共(伴)生有益组分,有害组分含量极低。

矿床浅部已经由核工业金原铀业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开发,开发利用在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

2.1地层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有丹州群、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其中震旦系的陡山沱组、寒武系的清溪组、泥盆系的信都组、东村组和石炭系的寺门组均属区域性含铀层位。矿区内除有部分第四系冲积物堆积外,无其他地层出露。

2.2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活动频繁,以酸性侵入岩为主,主体为苗儿山岩体,侵入于下古生代地层,呈大岩基产出,为陆壳改造型成因,属多期多阶段侵入的复式花岗岩体,主体为加里东期,出露面积1633km2,伴随有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的花岗岩补体侵入。

矿床范围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是印支期香草坪岩体

、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豆乍山岩体

,局部见燕山早期第三阶段

细粒花岗岩,偶尔见晚期的小岩脉。

印支期香草坪岩体

分布在矿区西、南部,岩性为灰白色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早期第二阶段豆乍山岩体

分布在矿区中北部,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致密坚硬,与印支期香草坪岩体

呈侵入接触,局部地段为断层接触关系。燕山早期第三阶段

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仅见于矿床中东部,与

呈侵入接触。

2.3构造

区域上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以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最为显著。加里东运动形成以北北东向为主的紧密线状褶皱构造(越城岭复背斜)和初期的同生断裂;印支运动是强烈的褶皱造山运动,并伴随基底断裂构造的复活;燕山运动以块断拉伸运动为特征,造成基底断裂再次复活,同时产生了以北北东向为主导的断裂构造,另有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与之配套。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展布方向分为北北东向、北东向、南北向、北西西向4组,其中直接含矿的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向的 F800、F700、F600等构造带组。

2.3.1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组

2.3.1.1F800断裂带组

F800断裂带位于矿床中部,为F800断裂带组的主带,走向15°~35°,倾向南东,倾角为65°~80°,全长>5000m,主带宽0.1~1.0m,上、下盘蚀变带一般宽3~10m,最宽达30m。破碎带内岩石破碎程度高,上、下盘次级带密集发育。核心为构造角砾岩、白色石英脉、强硅化碎斑花岗岩、赤铁矿(黄铁矿)化硅化碎斑花岗岩,两侧基本对称分布有蚀变碎裂花岗岩、蚀变轻碎花岗岩,往深部延伸稳定。岩石蚀变主要有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水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上、下盘蚀变范围近于对称发育,发育有明显的挤压片理及大量的水平擦痕,力学性质属压扭性质。

F800上盘平行分布有 F801、F802、F803、F804断裂带,下盘平行分布有 F805,其基本特征与F800大致相同,有着相似的成矿环境,断裂带的规模及构造岩的破碎程度次于F800带,上、下盘次级带发育,其成矿期脉体活动及热液蚀变强度和矿化均不及F800。单条带连续性较差,长度>1000m,倾向南东,倾角65°~84°,破碎带一般宽3~7m,最宽达15m,核心部位岩性一般为碎斑花岗岩、构造角砾岩、硅质脉(一般宽0.05~0.30m),F805核心部位为5~30cm厚的红色构造泥;两侧岩性由内向外依次为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碎裂花岗岩、肉红色—紫红色高岭土化钾长石化碎裂花岗岩、蚀变轻碎花岗岩,蚀变以硅化、赤铁矿化、水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等为主。其上、下盘还发育有更次一级的破碎带。

2.3.1.2 F700断裂带组

F700断裂带位于矿区中东部,从南至北沿北东向延伸后转为近南北向延伸出图,破碎带长数千米,一般宽0.5~15m,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72°±,分支复合、膨胀收缩明显。破碎带中心为烟灰色硅质脉岩、硅化碎斑花岗岩,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碎斑花岗岩,局部有构造角砾岩;两侧为蚀变的碎裂花岗岩。蚀变以赤铁矿化、高岭土化、钾长石化为主,上、下盘次级带发育。

F700上盘次级带有 F702、F703、F705、F707断裂带,下盘次级带有 F704、F709、F710断裂带,与F700近于平行分布,走向延伸长度大于1000m,宽0.5~10m,倾向南东,倾角62°~78°,破碎带中心为硅化碎斑花岗岩、赤铁矿化碎斑花岗岩,局部有角砾岩,两侧为蚀变的碎裂花岗岩,蚀变以赤铁矿化、高岭土化、钾长石化为主,上、下盘次级带发育,尖灭再现、分支复合、膨胀收缩明显。

2.3.1.3 F600断裂带组

F600带组位于矿区的东部,是 F700断裂带组上盘的平行带,主要有 F601、F600、F602、F604F608等断裂构造,总体走向北北东,延伸长500~3000m,倾向南东,倾角72°±,构造岩为角砾岩、硅化碎斑花岗岩、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碎裂花岗岩、蚀变轻碎花岗岩等,蚀变以赤铁矿化、硅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其上、下盘次级带也比较发育。

2.3.2北西向裂隙群带

北西向裂隙群带是北北东向主含矿断裂的配套构造,走向280°~300°,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陡,一般为78°~85°,由多条密集发育的细小裂隙组成,以雁列式或尖灭再现形式产出。在矿区及外围,依据物化探晕圈大致推测有5组北西向裂隙群带近等间距分布(图2),矿床各矿化段沿走向呈200~400m韵律分布可能与该组裂隙群带有关。它不直接含矿,但与北北东向构造相交所形成的多个构造“结”,往往是矿体群平行分布的有利场所。如西部的大坪里,东部的张天堂,都在一条北西向裂隙群带上。

2.3.3北东向构造带

该组构造见于矿床中部和矿床40~66线,中部者充填细晶岩,40~66线者充填物则与北北东向构造的充填物类似,平均走向约38°~50°,倾向南东,倾角与F800基本一至,走向长500~1000余米,倾向延伸与F800若即若离,特别相交部位与构造融为一体。其作用是与北北东向构造一起构成N 字形交汇部位,使构造空间增大,矿液运移通畅,有利于铀富集沉淀。

图2 豆乍山地区北西向裂隙带组分布示意图

1—第四系;2—丹州群;3—燕山早期花岗岩;4—印支期花岗岩;5—加里东期花岗岩;6—花岗斑岩脉;7—细粒花岗岩脉;8—硅化断裂构造带及编号;9—矿床、矿点;10—伽马异常点;11—钋异常点;12—伽马总量相对等值场;13—210 Po相对等值场;14—北西裂隙带组

2.3.4南北向构造带

该组构造规模小,但分布普遍,一般都具明显的赤铁矿化,易于发现,充填物多为赤铁矿化轻碎花岗岩,对矿化及其他方向构造的影响较小。

2.4放射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4.1地球物理特征

各地质单元伽马总量背景值由老到新(

除外)呈下降趋势,

均方差为10.20×10-6,大于本区其他岩体。伽马总量测量数据呈单峰正态分布,除γ3外,都呈不同程度正偏,尤以

较明显。离散度也以

最大(大于20%)。伽马能谱测量铀背景值以

最高,Th/U值为3.40,低于本区其他岩体,说明豆乍山岩体为富铀岩体。

其放射性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晕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异常场直接反映地表铀矿化,高场、偏高场多与含矿构造断裂带有关。如F600带组,虽然地表铀异常点、带少,但是,地表地质物探综合剖面测量结果显示,氧浓度偏高场及异常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隐伏构造及其蚀变带的分布位置,在各构造带及其上、下盘普遍存在氡浓度偏高场、高场,氡浓度偏高场、高场等的特征与已知矿区特征比较吻合,显示其深部可能存在较好的铀矿化。

2.4.2地球化学特征

各地质单元地球化学参数背景值由老到新,除210 Po在

出现低值外,总的呈下降趋势。210 Po测量数据分布曲线均呈明显的单峰正态分布类型,除y3岩体外,都呈不同程度的正偏。岩石微量铀以

最高,

最低,变化范围在(7~10)×10-6之间。

豆乍山岩体

是含铀、富铀岩体。香草坪岩体

铀活性大,铀迁出率高,是铀源体,在有利的地质构造部位能富集成矿。γ3岩体铀背景值最高,但活化铀比例小,对铀的富集成矿不利,是本区的古铀源区。

出露面积小,铀含量相对较低,岩体内构造不发育。

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期花岗岩地下水中,铀含量以对数正态分布,

铀平均含量为(7.3~7.4)×10-8,相差较小,但高于γ3。水中铀含量与岩石中的铀丰度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岩石铀的浸出率有关,花岗岩地下水中氧浓度值反映构造发育,岩石松散破碎,射气性能较好。

2.4.3物理参数特征

本区铀镭平衡系数(Kp)在不同品位矿石中差异较大,随着矿石品位变高,铀镭平衡系数变低。铀镭平衡系数(Kp)在深度体现为地表浅部偏镭,氧化带铀大量流失;标高1360~1460m略偏镭,氧化还原带部分铀流失,标高1360m以下略偏铀,还原带有铀的迁入。

钍含量在正常岩石中为0.0033%,随着矿石品位变高,钍含量相对变低。钾含量稳定,在不同品位矿石中变化不大。正常岩石Th/U 为3.80,低品位矿石Th/U 在0.05~0.20之间,高品位矿石Th/U在0.01~0.05之间。

2.5脉体活动及围岩蚀变

由于多期多阶段岩浆-构造活动,导致区内热液脉体和热液蚀变广泛发育。热液脉体的种类主要有块状石英、细晶石英、杂色微晶石英、玉髓、紫黑色萤石、方解石、辉沸石等,根据热液蚀变作用与铀矿化的时间关系,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3期热液脉体活动,各期均伴随有相应的脉体充填。

与铀矿化有关的脉体主要有烟灰(杂)色微晶石英-黄铁矿-沥青铀矿脉、灰黑色玉髓-赤铁矿-沥青铀矿脉、紫黑色萤石-沥青铀矿脉。

近矿围岩蚀变的种类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紫黑色萤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蒙脱石化等。与铀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是中度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紫黑色萤石化、绿泥石化等。

2.6矿体地质

矿床含矿构造带主要是北北东向 F800、F700、F600带组,F800带组工作程度相对较高,F700、F600带组及F805工作程度较低。

2.6.1矿体空间分布特征

沙子江矿床沙子江地段有矿体115个,张天堂地段有矿体33个,现矿床共有矿体148个。所有矿体均分布在南起37线、北至84线长4400m、东西宽约2000m、面积约为8.8km2 的范围内,它们分别赋存于F800、F700、F600等含矿构造带组中。

矿体赋存的最高标高为1595m(PT0-32),最低标高为710m(Kt79-2),矿化垂幅达885m,有一个矿体出露地表,其余均为隐伏矿体。一般埋深18~212m,最大埋深达710~800m(Kt79-2)。

矿床中部F800带组是矿床内主要含矿构造,矿体主要赋存于F800主带及其次级带F801、F802、F803、F804中,并集中在构造带组的南段产出,其南段有大小矿体达76个,占矿床矿体总个数的51.4%。矿体呈近平行、似等标高沿北北东向分布,其倾向长度远大于走向长度。含矿岩性主要为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碎裂花岗岩,发育有钾长石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等。

矿床东部即张天堂地段,对应于F800含矿带组南段,走向长度约1.0km,主要的含矿构造有 F700主带及其次级带 F702、F703、F702、F707、F709, F600构造带的次级带 F602、F604、F608发现矿体33个。含矿岩性主要为赤铁矿化、硅化碎裂花岗岩、构造角砾岩,发育有钾长石化、赤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

矿床西部F805对应于F800含矿带组中段,走向长度约1.6km,主要含矿构造为F805及上盘次级带,发现矿体有13个。矿体产于F805含矿带及其上盘次级带中,含矿岩性主要为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碎裂花岗岩,发育有钾长石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等蚀变。

2.6.2矿体规模、形态、产状

矿床有10个矿体达中型规模,其余均为小型;较大矿体呈脉状,小矿体呈扁豆状、透镜状;产状与赋存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矿体沿北北东向与含矿带走向基本平行,平均走向15°~35°,平均倾角71.3°。

2.6.3矿体变化特征

矿床上已知矿体的空间分布组合具有如下特征:矿体沿走向分段成群出现,形成矿段韵律。含矿段与非含矿段长度相当(80~300m间),分段界线明显,近垂直,矿段倾向深度大于走向长度。

单矿带中矿体沿倾向并不连续,具有尖灭再现和尖灭向下盘侧现的特点。在一系列的平行矿带中,矿体往往在相近的高程,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含矿带上,并略向下盘带侧伏。

矿床矿体的最大厚度变化系数是PT2-2(133.2%),最小值是PT0-51(26.3%),一般都在118%~37%之间,平均为74.2%。最大品位变化系数是PT3-2(244.9%),最小值为PT0-51(18.4%),一般都在40%~120%之间,平均为87.4%,属较均匀型铀矿床。

2.6.4矿石质量

2.6.4.1矿石岩性特征

含矿石岩性主要为赤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矿石、强硅化碎斑花岗岩矿石、硅化碎斑花岗岩矿石、含黄铁矿微晶石英脉矿石、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碎裂花岗岩矿石等。矿石中见沥青铀矿、铀黑、脂铅铀矿、硅钙铀矿、铜铀云母等,还见少量后生方解石呈小细脉状存在。

尽管钻孔见矿化异常的最大深度达980m(标高445m),但在氧化分带上仍处于构造氧化带或混合带(氧化-还原带)部位。矿石氧化特征明显,以红色、紫红色赤铁矿为主,普遍见次生铀矿物充填在裂隙或孔洞中(孔洞中充填的多为铀次生矿晶簇),黄铁矿仅见于抗风化能力强的微晶石英脉或硅化碎斑花岗岩中。

2.6.4.2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中金属矿物有赤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少量白铁矿。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高岭土、方解石、萤石、红(黑)色玉髓等。矿石矿物以铀的次生矿物为主(钙铀云母、铜铀云母、硅钙铀矿、脂铅铀矿……),少量沥青铀矿、铀黑。

不同品级矿石间及其与无矿构造岩常量元素化学成分相比,仅表现在含矿蚀变岩石中SiO2含量明显增高,Na20+K20含量降低,其他无明显差别。

2.6.4.3矿石类型和品级

矿石的自然类型以赤铁矿化硅化碎斑花岗岩矿石为主,其次为赤铁矿化硅化角砾岩和微晶石英脉矿石,目前见者多为氧化矿石。

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特征性矿物含量低的含铀高硅酸盐铀矿石。

品位大于0.300%的矿量约占矿床储量的38%,为经济效益高的富矿石品级。其余矿石品级以中等品位(普通)矿石为主,在中薄或大矿体边部有部分低品位(贫)矿石。

2.6.5矿体围岩和夹石特征

近矿体围岩和矿体中的夹石主要为构造岩,岩性以弱硅化、水云母化、赤铁矿化碎斑花岗岩、碎裂花岗岩为主,向外渐变为轻碎花岗岩、正常花岗岩。

2.6.6矿床共(伴)生元素综合评价

沙子江矿床为单铀型矿床,开发利用过程中未发现其他可供综合利用的共(伴)元素,也未发现对矿床开采利用的有害元素。

豆乍山地区已探明的铀矿有沙子江、双滑江、白毛冲、孟公界等4个铀矿床,还有一大批矿点、矿化点等待升级。其他矿产有双滑江大型萤石矿床、孟公界钨矿点、鸭头水钨矿、苦李水钨矿、田洞里高岭土矿点、横水头钒矿、沙洲头钒钼矿等。

2.7成矿远景分析

矿床内铀矿体主要产于豆乍山岩体

与香草坪岩体

接触部位附近,并赋存于北北东向断裂带中,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等均严格受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在构造变异地段更有利于铀的富集成矿。矿化与赤铁矿化、钾长石化关系密切,赤铁矿化、钾长石化强及岩石破碎程度高容易发育富矿化。此外,铀矿化还与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有较密切的关系。

本区有富铀岩体——豆乍山岩体

出露,有多组不同方向不同级别的断裂构造交汇分布,尤其是北北东向断裂带,其主带上、下盘次级带密布且基本都有铀矿化产出,同时,北西向裂隙群带组对铀成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岩石受构造作用破碎,热液脉动强烈、围岩蚀变发育,特别是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赤铁矿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等。总体上,这一地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环境,成矿地质条件对铀成矿极为有利。经新一轮的铀矿地质勘查,矿床外围地区新发现了数个矿床,显示这一地区有着较好的发展远景;矿床的深部及其周边附近新增了较多的资源量,同时,也还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就铀矿找矿而言,沙子江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主要成果

1)2006~2012年的勘查工作,矿床得到进一步扩大。

2)进一步查明矿床、矿体多产于与香草坪岩体接触部位附近的豆乍山岩体

内,新一轮勘查成果表明远离接触带的香草坪岩体

内只要有北西向断裂群带与北北东向构造复合就会有工业铀矿体赋存。

3)勘查过程中,钻探揭露在矿床内地表埋深700m以下仍发现有富大矿体,大大拓展了这一地区的找矿空间。

4)对矿床内基本近等间距分布的北西西向(290°±)裂隙带组控(含)矿性有了初步的新的认识。

3.2新的地质认识

1)地表物化探晕圈与主要的裂隙带组对应关系明显,北西西向裂隙带组与北北东向主含矿带的复合部位正是北北东向主含矿带内矿体群的赋矿地段;北北东向含矿断裂带与北西向裂隙群带的交接处成为成矿有利部位。

2)已知矿体在北北东向主含矿带内沿走向成韵律性分段成群分布,间距200~250m,矿体的空间定位与北西西向的裂隙带组的分布密切相关。与已知矿体平行的北北东向断裂带在相近高程上见矿的几率高,矿床内有较多的矿体位于相同高程而产于不同带内的所谓“串”矿,起“串”矿作用的应是北西向裂隙群带。

3)矿体沿含矿带倾向并不连续,具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特点,后者在平行带间也常见。矿体及矿体集中段的走向长度均小于倾向长度,矿体的长度与北西向裂隙郡带的发育宽度有关,而倾向长度可能与北西向裂隙带组发育的深度有关。

4开发利用状况

沙子江矿床自1975年提交《3101矿区储量报告》后,中核集团金原铀业公司已于2001年6月申办了《711矿(广西资源)沙子江矿》开采证并投产开采,在矿区建立了小型开采堆浸矿山,至今已连续十多年达标生产。矿山开发利用过程中验证了以往铀矿勘查工作,并形成了系统的采选冶技术经济参数,同时也推动了其周边矿床的开发利用。目前,沙子江矿床的东面与之相距几千米的双滑江矿床的开发利用工作正在建设之中。

5结束语

沙子江矿床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自1965年开始,至1975年提交矿区储量报告期间进行了近十年的勘查工作,投入钻探工作量6万余米;2006年南方新一轮铀矿地质勘查启动至今,在矿床及其外围地区又开展了8年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投入钻探工作量10万余米。通过上述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对于矿床及其外围地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成矿地质环境、铀矿化成矿规律及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问题。区域上及矿床范围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几组,但控矿及含矿以北北东向构造为主。矿床及其外围地区其他方向构造,特别是北西及近东西向构造或裂隙组对铀矿化的控制作用还需更深入的研究。

2)深部矿化的分布规律问题。经钻探揭露显示,矿床内在埋深700m以下仍发现有厚20m以上的富大矿体,但矿体在走向及倾向上的连续性较差,矿石中除有原生铀矿产出外,还有大量的次生铀矿产出,ZK5-15孔揭露发现次生铀矿产出最大深度达980m(标高445m),矿床深部铀矿化的分布规律及矿床氧化带深度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3)豆乍山

与香草坪

两岩体接触带成矿问题。在矿床东南面外围上述两岩体接触界面附近深部有富厚矿体产出,但因投入的工作量有限,其及成矿作用、矿化分布等特征尚未完全查明,两种不同岩性接触界面的成矿作用还待深入探索。

矿床经前后十几年的勘查,控制并提交了一定的铀矿资源量。特别是经过新一轮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矿床的深部及外围的资源量得到了扩大。矿山建成运行十几年来,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可行的工艺技术支撑,同时也有较为充足的资源保障。因此,沙子江矿床及其周边地区的铀矿勘查开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略)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唐志高,男,1964年生,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同年8月分配至原核工业中南地勘局三一〇大队工作,历任分队技术负责、分队长、地质科长等职。2009年起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副大队长,2011~2013年兼任总工程师。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年负责“桂北越城岭东侧铀多金属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广西苗儿山铀矿田铀矿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与方法研究”等项目。

内蒙古纳岭沟铀矿床

苗爱生彭云彪胡立飞王贵

(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纳岭沟砂岩型铀矿床是鄂尔多斯盆地皂火壕特大型砂岩铀矿床发现之后落实的第二个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矿床赋矿层位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同样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但古氧化带垂向控矿作用更为明显,矿床特征、矿体特征、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与皂火壕铀矿床相类似。

[关键词]纳岭沟;大型;古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北西约89km处,行政上隶属于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和西镇管辖,矿区内国道、公路及便道横纵交错,交通便利。本区为丘陵区地貌,地形切割强烈。

1发现和勘查过程

纳岭沟铀矿床是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在2000年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编图预测研究的基础上[1],以当时预测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为依据,以皂火壕铀矿床“古层间氧化带”成矿模式为指导,经过铀资源调查和区域评价工作发现的,经过预查、普查和详查等工作,现已落实为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1.1调查评价

2001~2005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选择位于区域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呼斯梁地区为靶区,以寻找第二个“皂火壕式”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为目标,开展了铀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重新收集了部分煤田及水文地质等钻孔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编图预测研究,进一步圈定了呼斯梁地区直罗组下段层间氧带前锋线。为了验证直罗组下段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含矿性,投入钻探工作量3500m(含中国地质调查局投入2000m),施工钻孔11个,发现两个工业矿孔,初步圈定了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控制铀矿化的灰色砂岩“残留体”。

1.2区域评价

2006~2008年,在上述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为了快速评价呼斯梁地区铀资源潜力,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和乌素—呼斯梁地区1∶25万铀资源区域评价》项目,以“区域展开、适当追索”的总体技术思路,对呼斯梁地区铀成矿环境进行了总体评价,对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灰色砂岩“残留体”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铀矿化的空间产出位置进行控制与解剖,完成钻探工作量40500m,施工钻孔129个,新发现工业铀矿孔13个,落实了纳岭沟中型砂岩铀矿产地[2]。

1.3预查

2009~2011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呼斯梁地区铀矿预查》项目。以“总体控制,局部解剖,分段预查,落实资源”的总体技术思路对呼斯梁地区开展了铀矿预查工作,对呼斯梁地区铀成矿环境进行总体评价,对灰色残留体东部边缘控矿性与矿体连续性进行解剖,以纳岭沟矿产地为重点勘查区,探索矿体沿走向与倾向的连续性,落实铀资源规模。在纳岭沟矿产地完成钻探工作量39500 m,施工钻孔85个,累计发现工业铀矿孔33个,纳岭沟展现出具有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前景[3]。

1.4普查

2012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达拉特旗纳岭沟铀矿床普查》项目,采用“矿带总体控制,分段普查,局部加密,提交实验段”的总体技术思路对纳岭沟铀矿床开展普查工作,在对矿床进行总体控制和分段普查的同时,系统总结研究矿体的产出特征、分布规律、控制因素,指导区域找矿,对主矿体的局部进行加密控制,基本查明其规模、形态、产出特征等,为开展现场地浸条件试验作准备。完成钻探工作量35000 m,新发现工业铀矿孔69个,按地浸砂岩型一般工业指标估算铀资源量达大型矿床规模[4] 。

1.5详查

2013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地质勘查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达拉特旗纳岭沟铀矿床详查》项目,采用“矿带总体控制,主矿体部分详查、分段普查”的总体技术路线对纳岭沟铀矿床N21—N88号勘探线开展详查地质工作,在对纳岭沟铀矿床矿带进行总体控制和主矿体部分详查的同时,进一步总结矿体的产出特征、局部隔水层的分布规律,研究铀成矿的控制因素,指导外围找矿。完成钻探工作量40000 m,新发现工业铀矿孔57个,矿床达到了大型规模,并对铀矿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5]。

2矿床基本特征

2.1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的克拉通盆地,总体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要的构造运动形式[6]。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三级构造单元伊盟隆起的中部偏北区域(见本书《内蒙古皂火壕特大型铀矿床》一文图1),地表断裂构造极不发育,但在岩心编录中可见到较多的构造擦痕。

2.2地层特征

纳岭沟铀矿床揭露地层与皂火壕铀矿床基本相同[7],亦可分为上亚段(J2z1-2)与下亚段(J2z1-1)(图1),赋矿层位仍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与皂火壕铀矿床不同之处在于虽按照“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等厚原则”的小层对比原则进行了划分,但上、下亚段之间没有稳定的隔水层,属同一个含矿砂体,厚度大,但在矿体上下存在局部隔水层(图2)。岩性主要由绿色、灰色中粒、粗粒砂岩构成,夹泥岩、粉砂岩薄层,结构疏松。矿床位于河道砂体中心部位,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由河道砂体中心向两侧逐渐变薄,平均厚124.1m,最大厚度大于160m,厚度变化小,稳定性较好。

图1 纳岭沟铀矿床地层综合柱状图

图2 纳岭沟铀矿床N12号勘探线剖面图

1—下白垩统;2—中侏罗统直罗组上段;3—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上亚段;4—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5—古氧化带;6—还原带;7—泥粉质局部隔水层;8—钙质局部隔水层;9—工业铀矿体/铀矿化体;10—泥岩层/砾石层;11—钻孔及埋深;12—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13—地层及岩性界线;14—地层缩略符号

另外,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可进一步划分为两段:下部以砾质辫状河道沉积的砾岩、砂质砾岩为主,目前已在该层位中发现工业铀矿化;上部以砂质辫状河道沉积的绿色、灰色砂岩为主,在纳岭沟铀矿床分布广泛,呈泛连通状,是铀矿化的主要赋存层位,砂岩粒度较粗,多含细砾,灰色砂岩中多见炭屑、煤屑和黄铁矿。

直罗组下段上亚段以绿色、浅绿色和暗绿色砂岩为主,个别钻孔中下部可见到灰色砂岩,在矿床南部已在该层位发现工业铀矿化,砂岩中常见泥质夹层,在矿床范围内上亚段与下亚段沉积环境基本相同[3,5],均为辫状河沉积环境。

2.3水文地质特征

纳岭沟铀矿床含矿含水层在矿区内稳定分布,埋深大,赋存的地下水为承压水,地下水位埋深109.45~153.41 m,承压水头为169.55~252.46m,含矿含水层水位标高及承压水头具有从北向南逐渐增大的特征[5]。

从水文地质孔抽水试验成果看,含矿含水层富水性变化不大,单井涌水量为83.64 (水位降深9.32m)~123.18m3/d(水位降深15.87m),单位涌水量为0.092~0.1032L/s· m,含矿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55~0.63m/d,导水系数为17.34~72.55m/d。综上所述,含矿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渗透性较好,单孔涌水量较大,对地浸开采较有利[5]。

2.4古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

纳岭沟铀矿床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与皂火壕铀矿床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纳岭沟铀矿床过渡带规模大,氧化前锋的垂向控矿作用明显,纵向上控矿作用不明显(图2,图3)。

平面上,完全氧化带发育于矿床北部(图3),发育距离在10.0~18.0km之间,总体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在矿床北东部呈舌状向南东凸出;氧化-还原过渡带发育规模较大,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沿地下水运移方向发育距离在7.0~25.0km之间,铀矿体均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还原带位于矿床南东部,发育规模较小,矿床内延伸距离约15km。

图3 纳岭沟铀矿床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及矿体展布示意图

1—氧化带;2—氧化-还原过渡带;3—还原带;4—氧化带与过渡带分界线;5—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6—勘探线及编号;7—工业铀矿孔;8—铀矿化孔;9—铀异常孔;10—无铀矿孔;11—工业铀矿体

垂向上,绿色古氧化砂岩一般为单层产出(图2),砂体整体呈“上绿下灰”的特征,纳岭沟铀矿床古氧化砂体厚度为0~101.50m,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变薄直至尖灭;古氧化砂体底界埋深为283.20~627.00m,由北东向南西埋深逐渐加大;古氧化砂体底界标高为827.50~1144.00m,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逐渐变低,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可能与东部抬升有关,但变化较小。

2.5矿体特征

平面上,纳岭沟铀矿床矿体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图3),局部呈透镜状,主矿体长约5500m,宽200~1700m,面积约5.0km2,连续性较好,规模较大,形态复杂,矿体边部连续性稍差,形成“天窗”。主矿体平均厚度为3.58m(表1),变化较大,在平面上厚度变化无规律性,多为突变;平均品位为0.0771%,相对高品位区分布在N7—N28线中部和北部,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其他部位也有零星分布;平均平米铀量为6.11kg/m2,高值区亦无明显规律,呈点状分布。

表1 纳岭沟铀矿床矿体矿化特征统计

剖面上,主矿体、矿化体呈板状、似层状,产于远离顶、底板的绿色砂岩和灰色砂岩过渡部位的灰色砂岩中(图2)。主矿体顶板埋深为314.05~464.05m,底板埋深为321.25~464.95m(表2),埋深较大,除局部受地形影响外,整体由北东向南西底板埋深逐渐增大,变化具规律性且稳定。主矿体顶板标高为1034.92~1111.07m,底板标高为1034.02~1102.45m,顶、底板标高变化不大,产状平缓,整体由北东向南西缓倾斜。

表2 纳岭沟铀矿床矿体埋深及标高统计

2.6矿石特征

纳岭沟铀矿床矿石为砂岩类矿石,主要为疏松、较疏松的浅灰色、灰色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以中粒、粗粒砂岩为主,矿石中碎屑含量高,占全岩总量的90%以上,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黏土矿物主要以杂基形式存在,平均含量为10.3%。黏土矿物成分以蒙皂石、高岭石为主,伊利石和绿泥石次之。纳岭沟铀矿床铀的存在形式为两种:吸附态和铀矿物,以吸附铀为主,在电子显微镜下含矿碎屑岩中的黏土矿物普遍含铀。铀矿物主要为铀石、沥青铀矿(图4,图5)。

图4 石英(Q)、绿泥石(Chl)、黄铁矿(Py)共生的沥青铀矿(Pit)

图5 TiO2颗粒,铀石(Coff)包裹的灰色内核为钛铁矿(Ilm)

3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3.1主要成果

1)纳岭沟铀矿床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发现皂火壕特大型砂岩铀矿床之后,落实的又一个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在沉积盆地中铀矿找矿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按地浸砂岩型铀矿一般工业指标估算,矿床达到了大型规模,矿体产出较集中,其中主矿体近万吨[5]。

2)从2012年6月开始,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部署核工业北京化冶研究院等单位开展地浸试验,选择较为经济的CO2+O2的浸出工艺,开展了纳岭沟铀矿床地浸开采现场条件试验,到2013年3月,浸出液铀浓度达到了74mg/L以上,平均42mg/L。2014年完成地浸开采的现场条件扩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纳岭沟铀矿床基本具备矿砂建设条件,CO2+O2浸出工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3)大致查明了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含矿含水层稳定顶板为同组洪泛沉积的泥岩,平均厚20.4m;含矿含水层平均厚124.1 m,厚度大,对地浸开采不利,但矿体上部与下部存在局部隔水层,具一定规模,连续性较差。矿体上部局部隔水层以泥岩为主,下部局部隔水层以钙质砂岩为主。

4)基本查明了矿床古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古层间氧化带总体呈近南北向、北东-南西向展布,发育规模较大,古氧化距离为20~40km(不含剥蚀区),最大埋深达730m,一般在200~500m之间。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呈近东西向展布于矿床南部。

5)基本查明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规模、厚度、品位及变化特征。主矿体形态简单,平面上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长约5500m,宽200~1700m,矿体相对稳定,连续性较好,平均厚度为3.58m,平均品位为0.0771%,平均平米铀量为6.11kg/m2;剖面上产于古层间氧化带下部,呈板状、似层状,产状平缓。

6)基本查明了矿石类型、物质组分、化学成分、铀存在形式等。矿石以中粒、中粗粒、粗粒砂岩为主,少见钙质砂岩矿石,偶见泥岩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以特征矿物含量低的含铀碎屑岩矿石为主;矿石矿物成分基本保持了围岩的主要成分;铀以吸附态为主,铀矿物以铀石为主,见少量的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铀钍石、方钍石及次生铀矿物,多呈分散吸附态分布于泥质、有机质及黄铁矿周边。

3.2主要创新点

1)进一步完善了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铀成矿模式。纳岭沟铀矿床铀成矿作用与皂火壕矿床基本相同,但又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纳岭沟铀矿床处于伊盟隆起北部,河套断陷形成之后含矿砂体未出露地表,无含氧水的补给,不具备皂火壕铀矿床后期二次氧化作用铀的再富集阶段。

其次,矿床南部存在泊江海子断裂,该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燕山末期终止活动,为一多期继承性活动断裂。纳岭沟铀矿床的成矿时期为晚白垩世—始新世中期(测得成矿年龄为(84±1)Ma、(61.7±1.8)Ma、(56.0±5.2)Ma、(38.1±3.9)Ma,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因此,该断裂既是下部还原气体上升的通道,也是盆地北缘地下水的局部排泄源,在盆地北部形成完整的地下水补-径-排系统,对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成矿具控制作用。

第三,据纳岭沟铀矿床3个水文孔水质分析结果,在抽水过程中目的层地下水pH 值在7.00~7.60之间,平均为7.37,呈中性—弱碱性;对矿层定深取样进行水质分析,地下水中pH 值在8.90~13.30之间,平均值为10.15,呈碱性,据此推测纳岭沟铀矿床含矿含水层地下水垂向上自上而下具酸性—中性—碱性的分带性。下部层位上升的还原性气体与蚀变云母析出的Fe3+在云母解理间形成球状黄铁矿,同时,在碱性环境下,部分石英熔融,在黄铁矿边缘形成铀矿物,即铀石。其分布直接受蚀变黄铁矿、黑云母控制。

因此,纳岭沟铀矿床的铀成矿作用可分为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的酸性成矿阶段、古层间氧化带碱性成矿阶段、后期还原改造保矿阶段。

2)建立了含矿目的层直罗组等时地层格架,重建了沉积体系域。矿床内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向下游依次过渡为辫状河分流河道及曲流河沉积。下亚段为低位体系域发育的辫状河沉积,早期沉积一套砂质砾岩,中晚期为一套多旋回叠加的厚大砂体。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在矿床内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盆地北东部存在较大差异[7]。

4开发利用状况

纳岭沟铀矿床(N21—N88线)地浸开采的预可行性研究已基本完成,采用“二氧化碳加氧气”的浸出工艺已获得成功,2014年已经基本具备大型铀矿山的建设条件。

5结束语

由于纳岭沟铀矿床直罗组下段砂体厚度大,而砂体中存在厚度较薄的泥岩隔挡层,对地浸工艺试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大对泥岩薄层分布规律、连续性等的研究,划分矿床铀资源分布状况,有助于合理规划开采单元。

纳岭沟铀矿床资源储量已达到大型铀矿床规模,且矿体的连续性较好,但在矿体边部和矿床外围控制程度较低,尤其在主矿体南部、北部砂砾岩中已发现多个工业铀矿孔,对矿体的展布规模还未控制,矿体还未封边,具有向多个方向延伸的可能。因此,随着勘查工作的继续及对矿体控制程度的提高,纳岭沟铀矿床有望发展为特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铀资源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陈安平,彭云彪,等.内蒙古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预测评价与成矿特征研究[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04:126-157.

[2]陈安平,彭云彪,等.内蒙古东胜地区1∶25万铀矿资源区域评价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05:57-72.

[3]苗爱生,李西得,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呼斯梁地区铀矿预查总结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12:68-84.

[4]苗爱生,王佩华,等.内蒙古达拉特旗纳岭沟铀矿床(N88—N105号线)普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12:66-80.

[5]苗爱生,王佩华,等.内蒙古达拉特旗纳岭沟铀矿床(N21—N88号线)详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13:46-10.

[6]张柯,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新构造运动及其与砂岩型铀矿化关系[C].2005:89-102.

[7]李思田,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R]. 1992:34-57.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苗爱生,男,1967年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现任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地勘二处处长。承担的重大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铀矿找矿一等奖、二等奖,2007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013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第十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得者。

交通事故怎样认定挂床

1、住院期间在家休养,外地出差或上班工作的。

2、住院期间,连续72小时以上,无医疗服务项目记录或费用产生的;连续5天以上没有病程记录;

3、入院时间超过24小时,无规范的病历记录资料的;

4、住院记录的病人数超过病区科室实有床位数的;病人住院期间无实际床位,或无相对固定床位的;

5、以体检、购药为主要目的住院的;由门诊部收治并做住院管理的;门诊费用住院方式结算的;

6无特殊原因,现场检查当天多次不在院的或夜间24小时不在病房的。7其他行为。

一、挂床是什么意思?

“挂床住院”又称“假住院”。一般规定,不在医院里住或连续三天以上没有诊疗费费用就可称为挂床。有的人本来是小病,医院见患者参加医保后,要求患者这检查那检查,最后建议患者住院,反正参加医保,住院可报销大部分费用,医院为其出具病历,但这些人并不是真的住院,依然在家休养,有的竟然还在上班。这样,“病人”享受医保医疗报销,医院也可从中”套取”医保基金而“创收”。

二、挂床住院的影响是什么?

“挂床住院”带来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合管办和社保有关人士表示,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特别是一些大医院,病床格外紧张,让享有医保的病人“挂床住院”不仅占用了医疗资源,还使医保基金无端浪费。因为医保基金是参保人员的共同基金。因此,“挂床住院”是要严厉查处的。

另外,从医疗机构长远效益来看。如果医疗机构搞“挂床住院”,医院好像是得到了实惠,其实是得不偿失。病人事后算帐,划不来,就会对医保政策失去信任感。比如说,参合农民以前看病只要100元,2012年要300-400元。感冒发烧,轻度肺炎等靠门诊可以看好的病也收进了住院。虽然有报销,但算来算去还是比以前贵了。这样一来,肯定会影响农民的参合热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有沉香床吗?是用沉香木的沉香含量有多高?古代的皇宫贵族睡什么床?

有,但沉香床不是一般的贵族能拥有的。

1、深圳锦绣艺术馆藏有清代顶级沉香龙床。

这是一张八柱双门沉香龙床,用有6吨沉香,床长2.5米 ,宽 1.8米 ,高 2.55米 ,整体为榫卯结构,未置一钉。所有的材质——门柱、挂檐、门栏、床栏、飞檐等均为沉香,且为可以随意拆装的独立部件。

龙床呈深紫色,通体饰以雕工繁复精细的蟠龙祥云图案,且多为镂空雕技。雕龙大小不一,情态各异,所有龙的爪牙、鳞片等细微处均清晰分明。8根床柱盘踞着八条巨龙,加上床裙、围板等的大小雕龙,共有95条。合帝王九五至尊之意。

龙床的周身,显有很多长短不一的淡黄色金星和金丝,更加剧了其神秘和美妙之感。

经专家测定,此床为清代制品,所有木料均为沉香。

2、中华第一龙床 清朝皇帝沉香龙床惊现深圳

近日,深圳锦绣艺术馆亮出了收藏了20多年、近2吨、特大型清朝皇帝沉香八柱双门龙床,按业界行规预算,耗用了约6吨顶级沉香木,这张沉香八柱龙床,长2.5米 ,宽 1.8米 ,高 2.55米 ,床柱、床裙、围板和嵌板都经过了精心雕刻,大部分都采用镂空刻法,连床柱都是镂空。八根床柱盘踞着8条“巨龙”和床裙、围板等细细一数,一共雕刻了95条龙,象征着皇帝九五之尊的权威。而这些龙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造型丰富,有的是正面龙,有的是双龙戏珠,全部是五爪龙,雕刻都非常精细,所有龙的爪牙、鳞片都清晰可见,动感十足,栩栩如生,彰显一代君王威武、恢宏、尊贵至极的王者风范。

八柱龙床整个床体呈深紫色,全件雕龙刻云,尊贵威严,古朴浑厚;还没走近,就闻到它散发出一种顶级沉香独有的淡淡乳香味,龙床通体饰以华丽的蟠龙祥云图案,格局奢华庄严、雕工精细、纹饰繁复。床体的门柱、挂檐、门栏、床栏、飞檐等都是相对独立的部件,整张龙床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全部榫卯结构。

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自古就被列为众香之首,“先沉后檀”彰显出世人对沉香的无比崇敬。它不仅香气典雅,还有通关开窍、畅通气脉、养生治病等功效;沉香神秘而奇异的香味集结着千百年天地之灵气,古人认为其灵性体可护佑主人健康长寿,诸事旺运;顶级沉香比黄金、钻石更稀有珍贵,绝对是海内外一流收藏家的“镇馆之宝”。

沉香木自古就是极其名贵稀有的木料,亦是工艺品最上乘的原材料。明、清两代,宫廷皇族高级成员(帝王、亲王、皇后等)皆崇尚用此木制成各类文房器物,工艺精细,与犀角制作相同。由于沉香硬度远大于木材,又凝聚了油质和木质两种材料,质地不匀,对雕工的技艺要求极高,所以好的沉香雕品极为珍贵,大件沉香木雕品更是稀有罕见。且沉香木珍贵,且多朽木细干,用之雕刻,少有大材。因此拍卖市场上一旦有沉香木“大件物品”出现,经常会产生令人震惊的表现。

含蓄内敛翰墨骨,典雅蕴藉沉香木。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香,香味永不散失。目前顶级沉香木越来越稀少,真正的沉香木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香, 沉香木色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深, 活跃的油脂腺也会越来越多,而赝品沉香味不久就变淡消失了。

深圳锦绣艺术馆八柱龙床一现身,给沉香收藏界带来了新的震撼,北京、广东几家博物院清史学家、考古专家和各地收藏高手纷纷造访深圳,以睹这旷世龙床的帝王风采,到访专家据龙床相关表象关键元素分析,如重2吨耗用顶级沉香木6吨,体积也大于其他龙床,精雕的八柱也比六柱龙床更显威严,正面龙和全部五爪青龙昭示着这必是皇帝之物,就这几点可以初见端倪,这张龙床极有可能是前清年代盛世时期的清朝皇帝(康、雍、乾)的正寝龙床,由此可见其收藏与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可谓是国宝中的国宝,是无价的。

3、2012龙年龙床江湖再起波澜 珍稀八柱双门龙床惊现深圳

深圳锦绣艺术馆在开业之际面向社会隆重展出收藏了20多年、近2吨、特大型清朝皇帝沉香八柱双门龙床,按业界行规预算,耗用了约6吨顶级沉香木,这张沉香八柱龙床,长2.5米 ,宽 1.8米 ,高 2.55米 ,床柱、床裙、围板和嵌板都经过了精心雕刻,大部分都采用镂空刻法,连床柱都是镂空。八根床柱盘踞着8条“巨龙”和床裙、围板等细细一数,一共雕刻了95条龙,象征着皇帝九五之尊的权威。而这些龙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造型丰富,有的是正面龙,有的是双龙戏珠,全部是五爪龙,雕刻都非常精细,所有龙的爪牙、鳞片都清晰可见,动感十足,栩栩如生,彰显一代君王威武、恢宏、尊贵至极的王者八柱龙床整个床体呈深紫色,全件雕龙刻云,尊贵威严,古朴浑厚;还没走近,就闻到它散发出一种顶级沉香独有的淡淡乳香味,龙床通体饰以华丽的蟠龙祥云图案,格局奢华庄严、雕工精细、纹饰繁复。床体的门柱、挂檐、门栏、床栏、飞檐等都是相对独立的部件,整张龙床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全部榫卯结构。

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自古就被列为众香之首,“先沉后檀”彰显出世人对沉香的无比崇敬。它不仅香气典雅,还有通关开窍、畅通气脉、养生治病等功效;沉香神秘而奇异的香味集结着千百年天地之灵气,古人认为其灵性体可护佑主人健康长寿,诸事旺运;顶级沉香比黄金、钻石更稀有珍贵,绝对是海内外一流收藏家的“镇馆之宝”。

沉香木自古就是极其名贵稀有的木料,亦是工艺品最上乘的原材料。明、清两代,宫廷皇族高级成员(帝王、亲王、皇后等)皆崇尚用此木制成各类文房器物,工艺精细,与犀角制作相同。由于沉香硬度远大于木材,又凝聚了油质和木质两种材料,质地不匀,对雕工的技艺要求极高,所以好的沉香雕品极为珍贵,大件沉香木雕品更是稀有罕见。且沉香木珍贵,且多朽木细干,用之雕刻,少有大材。因此拍卖市场上一旦有沉香木“大件物品”出现,经常会产生令人震惊的表现。

含蓄内敛翰墨骨,典雅蕴藉沉香木。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香,香味永不散失。目前顶级沉香木越来越稀少,真正的沉香木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香, 沉香木色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深, 活跃的油脂腺也会越来越多,而赝品沉香味不久就变淡消失了。

4、市场行情

谁与争锋 强中自有强中手

虽然龙床的价值不能简单从某一表象元素准确评估,但收藏市场本身就是比较出来的,比较出真知。藏品价值也是通过横向元素(材质、规格、款式等)或者纵向元素(年代、历史、人文等)对比,才显示出综合实力,真正的王者,肯定有过人之处,这是毋庸置疑的。

以下几张龙床,都是职业收藏家的物件,也都经过先关行家或专家论证过,是真品的可能性极大,因为按当前的市场行情,上等沉香木、紫檀木每斤几十万以上,用真木料仿做明清“大物件”成本高昂,且造假风险极大。

那么,让我们简单几个龙床的基本硬件要素(据公开资料),算是深入了解龙床常识,同时也算给各位读者长点见识。

近几年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龙床一览:

1、莆田六柱龙床

使用原料:沉香木

制造年代:清代

重量:1000公斤

规格:长2.2米、宽1.8米、高2.4米

雕刻内容、造型及工艺:

55条龙,6根龙柱,部分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镂空刻法

市场报价:5亿元

2、深圳八柱龙床

使用原料:沉香木

制造年代:清代

重量:2000公斤

规格:长2.5米 ,宽 1.8米 ,高 2.55米

雕刻内容、造型及工艺:

95条龙,8根龙柱,全部五爪龙、正面龙、二龙戏珠、镂空刻法

市场评估价:30亿元

3、厦门六柱龙床1

使用原料:不详

制造年代:清代

重量:500公斤

规格:长2.2米,宽1.8米,高2.5米

雕刻内容、造型及工艺:

50多条龙,6根龙柱,全部五爪龙、镂空刻法

4、厦门六柱龙床2

使用原料:紫檀木

制造年代:清代

重量:1000公斤

规格:长2.32米,宽1.62米,高2.56米

雕刻内容、造型及工艺:

64条龙、6根龙柱、正面龙、五爪龙、二龙戏珠、镂空刻法

5、河北十柱龙床(据悉已售)

使用原料:海南黄花梨

制造年代:清代

重量:2000公斤

规格:长2.85米,宽2.55米,高2.60米

雕刻内容、造型及工艺:

99条龙、10根龙柱、部分四爪龙三爪龙多种造型龙、镂空刻法

面对众多名贵材料制成的龙床,该如何甄选真正的王者?记者们汇集了众多著名考古专家、木材专家和清明家具收藏家的几点建议,龙床的价值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衡量。

龙床原料品质、档次本身是价值基础。

皇帝的龙床质地与风格一定是高于其他皇族成员。

同为皇帝龙床,前清时期的龙床价值要高于中晚期的龙床。

据北京某博物馆考古专家所言,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鼎盛时期的皇帝藏品在收藏市场很受追捧,价值也较高。

4、即使同一皇帝,不同寝室、不同规格的龙床,市场价值也不同。

据史料记载:清代初期,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康熙皇帝死后,雍正为守孝,没住乾清宫,而居住养心殿。后来雍正皇帝就把养心殿作为他的正式寝宫,没再搬到乾清宫。从雍正到宣统为止,共有八个皇帝居于养心殿。养心殿寝宫的龙床,属于皇帝正寝龙床,质地和规格也是最高的,养心殿后殿的东、西两侧设有不常住的围房,也有龙床,但其质地和规格要低于正寝龙床。

5、拨开云雾辨真身 “第一龙床”该是谁?

深圳锦绣艺术馆八柱龙床一经现身,给沉香收藏界带来了新的震撼,北京、广东几家博物院清史学家、考古专家和各地收藏高手纷纷造访深圳,以睹这旷世龙床的帝王风采,到访专家据龙床相关表象关键元素分析,如重2吨耗用顶级沉香木6吨,体积也大于其他龙床,精雕的八柱也比六柱龙床更显威严,正面龙和全部五爪青龙昭示着这必是皇帝之物,就这几点可以初见端倪,这张龙床极有可能是前清年代盛世时期的清朝皇帝(康、雍、乾)的正寝龙床,由此可见其收藏与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可谓是国宝中的国宝,是无价的。

💟相关问题

1、问:床2012,适合两个人运动前看的电影什么时候上映时间?

答:这部影片的上映时间是2024-03-29 19:45:22

2、问:床2012,适合两个人运动前看的电影国产剧在哪个电视台播出?

答:床2012,适合两个人运动前看的电影目前只有华数TV、1905电影网、咪咕视频、河塘影视等线上播出,而且还没有在电视上播出。

3、问:国产剧床2012,适合两个人运动前看的电影演员表

答:在线观看非常完美是由达达执导,杰森·贝盖,杰西·李·索弗,崔茜·史皮瑞达可斯,玛瑞娜·斯奎尔西亚提,帕特里克·约翰·弗吕格,拉罗伊斯·霍金斯,艾米·莫顿,本杰明·莱维·阿基拉领衔主演的国产剧。

4、问:哪个平台可以免费看床2012,适合两个人运动前看的电影

答:免vip在线观看地址http://www.sdhnyf.com/vodhtml/wHmei/

5、问:手机版免费在线点播有哪些网站?

答:hao123影视百度视频手机版unsv影视PPTV电影天堂

6、问:在线观看非常完美评价怎么样?

Mtime时光网网友评价:2023热播《床2012,适合两个人运动前看的电影》,楚岩笑了笑,也不否认,继续道可前辈有没有想过,这一次结束后,上古前辈突破十二界,实力又提升了一大层,那此地的压力,必然也会增长,没有新的力量进入,这压力可就要前辈们自己承受了。

丢豆网网友评论:王勇强行挤出点笑容来,期盼着江虎能接受他的提议。结果江虎给了他一窝脚,冷笑道:你当老子是傻子吗刚刚老子可是亲眼看到有鬼手从宅子里伸出来,明显有鬼,这地方谁还敢要,谁敢住还两亿,二块钱老子也不要

游客bx5NOD3网友评论:2023热播 《床2012,适合两个人运动前看的电影》等到第六层的时候,在这里终于感受不一样的气息,一团团属于地狱之塔的力量,在和那股奇异的力量相互僵持着,而在这个中间的地方,一个通天的白色石柱耸立在那里,在他的四周无数涟漪不断翻腾升起。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08-2018

统计代码